欢迎来到苏州市相城区寄远星青少年服务中心,我们致力于苏州发育迟缓、苏州自闭症康复、苏州孩子不会说话等青少年的问题。!
关于我们 | 联系咨询

苏州市相城区寄远星青少年服务中心

寄远星青少年服务中心专注为3-18岁的特需儿童及青少年提供教育康复服务 咨询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党政学习

「理响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

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24-09-02      浏览量:122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伟大教育实践的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教育理论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结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结合。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教育本质出发,可将教育活动划分为四个维度的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即目的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途径和手段问题,也即方法论;谁来培养人,是教育的主体问题,也即主体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价值问题,也即价值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治国理政和教育规律角度,基于教育的本质,形成了蕴含目的论、方法论、主体论和价值论的“四论”体系。
目的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立国和兴国的根本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整的人存在两个规定:基本素养(才)与政治思想(德)。素养规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要义。政治规定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目的论的论述体现了三个规律,即人的发展性规律,也就是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规律,即教育目的问题是引领性、指导性、首要性问题;国家发展的规律,即社会主义教育本质与所处初级阶段的国情。这就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建立健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协同育人三个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法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组织基础、核心要义、根本方向和关键举措。其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政治保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分别从教育任务、教育定位、教育方向和教育模式领域论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方向,是我们党不忘初心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举措。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通过评价改革,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教育体制机制,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念、内容、标准和导向,引导教育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还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这就要求逐步消除影响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创设更加适宜的教育发展环境。此外,还要不断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为此,应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与坚持教育对外开放相统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对外开放的理论、道路、模式与制度。

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薄弱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建设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遵循。

主体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离不开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合力。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主体是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即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建设高素养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集中体现为培养 “四有”好老师,即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培育教育家精神,使其成长为新时代的教育家。
家庭教育中,品德教育最为重要,这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此外,还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教育作为服务或者产品,不能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要把公益性作为教育的首要属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
教育主体的明确及其能动性的发挥决定着教育的成效。应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校外教育、政府管理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家庭教育是支撑地,学校教育是主阵地,校外教育是辅助地,政府管理是保障地,“四地”结合共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价值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政治导向和价值指向。
教育要解决的终极问题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集中体现为“四为”方针,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教育的政治导向,集中体现为“拥护立志”,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的价值指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确保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实施路径是“三个进入”,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明确了培养人的基本价值。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盘”和“指南针”,是破解教育难题的理论源泉与方法指引,是尊重教育规律、办好教育的总要求和灯塔,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作者:薛二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7月2日第2924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44860892614277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