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性及人际关系之障碍──缺乏依恋行为和同理能力
正常的孩子在半岁以前就会注视人的脸,对别人的靠近和追弄有期待和高兴的表情,约在半岁就开始会认生,不让陌生人靠近,不肯和熟悉的照顾者(通常是妈妈)分开,这是孩子正常的依恋行为,但是绝大多数的自闭儿不会有这现象,以至于很多妈妈觉得自闭儿小的时候很乖、很容易带、安静少哭、不粘人。
满周岁会走路之后,正常的孩子最喜欢跟着父母,有模有样地模仿他们的动作,会以眼神、姿势或简单的字词主动表达意思,遇到了挫折或身体不舒服更会主动来找人安慰,自闭儿却少有这些行为,即使有,出现的年龄大多较正常孩子晚,且出现的频率也少。
二岁以上的正常孩子喜欢找人玩,和人一起做活动,玩具的玩法和游戏的内容非常丰富,变化很多,但自闭儿大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有些自闭儿虽然会在一旁穷搅和(例如让着别人跑来跑去或大叫等),仍无法和人混在一起玩,和别人一起玩有规则的游戏就更不同提了。
此外,自闭儿常无法体别人的感受和情绪反应,也少有适切的社交反应,一些社会文化中约定成俗的事他们不能理解,这些都使得自闭儿难以和别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二、语言和沟通之障碍──语言发展迟缓且偏差
远在孩子会说话之前,他已经能懂得不少的事情,也积极主动地以一些非言语的方式(例如声音、动作或表情等)来和人沟通;比方说,虽然只会哭,但是婴儿肚子饿想要人喂的哭声和他醒了想撒娇要人抱的哭声就不太一样,妈妈可以藉此分辨他的需要,大一点的婴孩就开始ㄧㄧㄚㄚ地学说话,也逐渐用这些「话」,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并且能听得懂一些话。自闭儿就不是这样,他对自身的需要,语言及环境的理解不好,沟通的意愿也很低,他很少表达需要,也很少寻求别人的帮助,就是有,他的沟通方式和技巧也是比较拙劣的;比方说,他不是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指着饼干来表示他想吃饼干,而是抓着妈妈的手法打饼干盒或甚至站在饼干盒前面大跳大叫来表示他要吃饼干等等;若不是一个了解他的习性的人还真不容易知道到底他要干什么。
和正常孩童比较起来,自闭儿的语言发展是明显地迟缓且有偏差,有不少自闭儿的父母到了他两岁多时突然注意到他会「讲话」了,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地说着一些不知道那儿学来的话(可能大部份是电视上的广告词),有些甚至是在正常孩童也还不会的呢!可是这些话他只是嘴巴说说而已,却不了解它的意思,也不会适切地用它,这个现象就叫做「延迟仿说」。除了延迟仿说,自闭儿在这时候也会出现「立即仿说」,他会马上重复全部或部份他所听到的话,但无论是延迟仿说或立即仿说,绝大多数自闭儿所说的话只是他自己说说而已,而不是用来沟通的。
随着年龄渐长,自闭儿的理解和表达渐有进步,他可能会回答简单的问话,有时也会说切合情境的话,但是代名词的使用却成为他的大因扰,「你」、「我」、「他」、「这」和「那」自闭儿总是搞不清楚,为此,许多自闭儿干脆以名词来说;例如,自闭儿常直接以名字来代替你我他等代名词;他说得话较多了,但是大部份的话是讲给自己或别人听的,真正的沟通对话仍然较少。
终其一生,自闭儿的言语沟通障碍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他的语言使用较生涩呆板,沟通对话的性质较少,较难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完整的概念(例如演讲、作文等)。
能够使用语言的自闭儿是功能较高的一群,约有一半的自闭儿终身不会使用语言。
三、行为的同一性──认知障碍
自闭儿的「固执」是他较容易被辨认的特征;他要使用固定的碗筷,坐固定的位置,走固定的路线,玩固的玩具及以固定的玩法来玩等,举凡他身边的事物无论是物品、地点、时间、方法等等他都有一套他自己的「规矩」,而且他会相当坚持这些「规矩」。自闭儿之所以如此坚持这些「规矩」,主要是因为他有认知障碍,难以理解薀涵于事物中之概念,将这些概念一般化来应用它,所以他的学习方式便是将整个情境印记下来,这么一来,他就难以自由组合,灵活运用。还好,随着认知能力的进步,这些同一性的行为会有些改善,变得比较不明显了。
四、知觉障碍:源于外界(如视觉、听觉等)或出于自身(如本体觉等)的感觉刺激在大脑进行整合辨识,以了解其意义的过程就叫做「知觉」。
自闭儿常有知觉障碍,但不是每一个自闭儿都有,而知觉障碍也不是只出现于自闭儿,其它像过动儿,特殊学习障碍的儿童都可能会有知觉障碍,且有知觉障碍的儿童也不是每一种知觉都有障碍。
当孩童有某种知觉障碍时,他常会表现出对该项感觉刺激之过度敏感或过于迟顿的现象,常见于自闭儿的行为像看闪光、转圈圈,闻东西等等都是知觉障碍的表现。一般而言,自闭儿有倾向于多使用近处知觉(如触觉等)少使用远处知觉(如视觉等)来辨识事物的情形。「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儿的助益就是在改善其知觉障碍。
五、其它:
自闭儿可能会有过动,自伤或其它非特异性(即非专属于孤独症)之行为及情绪问题。以上简述的是孤独症的特征。